
“故事还要从我的曾祖父讲起。他是一位老支前,曾经推着小车跟随解放军踏遍了大半个中国。”每每讲起爷孙四代人接续守岛的“初心”,吕寿庆都要从这里说起。请关注今日出版的《解放军报》的文章——

一家四代人先后紧握同一杆钢枪,守护同一座小岛,这是怎样的家风赓续?在面积仅为0.84平方公里的崆峒岛上,老吕家的故事感人至深——
一杆枪 一座岛 四代人
■王晓刚 王云龙

1964年吕家三代人参加山东省民兵比武大会纪念。右三为吕其喜,左二为吕志玉,左三为吕永顺。资料图片
“故事还要从我的曾祖父讲起。他是一位老支前,曾经推着小车跟随解放军踏遍了大半个中国。”每每讲起爷孙四代人接续守岛的“初心”,吕寿庆都要从这里说起。
地处烟台东北部海域的崆峒岛,被喻为港城烟台的“门闩”、山东省的“东大门”,战略位置显要。上世纪60年代初期,一位叫吕其喜的老人发动岛上的年轻人报名参加守岛民兵连,其中就有他的儿子吕志玉和孙子吕永顺。
那时候,民兵连条件很差,整个连只有国家配发的一支枪。遭遇自然灾害那几年,民兵们饭都很难吃饱,却要承受高强度的训练。恶劣的冬天一到,海岛上的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脸。“听爷爷讲,那时候他们那些小兵蛋子也偷偷地抱怨过,甚至打过退堂鼓。可每次看到迎风站在排头、持枪肃立的曾祖父,他们就心潮澎湃,热血沸腾,再苦再累也没放下训练。”吕寿庆说。
没过几年,吕家三代就有了一次大放光彩的机会。1964年6月15日,来自全军各部队的军事技术尖子齐聚北京西郊射击场“大比武”。参加这次比武的民兵代表只有7人,吕家就占了3席,当时吕其喜61岁、吕志玉33岁、吕永顺14岁。
由于比武成绩出色,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大将奖励给他们一支半自动步枪,枪托上镌刻有祖孙三人的名字。坐在检阅台上的毛主席还关切地问罗瑞卿:“给他们照相了没有?”
“这次比武打出了民兵的风采,也坚定了俺老吕家矢志守岛的决心。”时至今日,说起这段家族辉煌史,吕寿庆十分骄傲。
如今,38岁的吕寿庆正在做着50多年来长辈们同样做过的事情。是什么让他再一次选择这个小岛?
是期许,也是承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