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火箭军工程部队:为国家战略武器“筑巢”

来源:新华社作者:胡龙江 李兵峰责任编辑:杨红
2016-09-01 09:54

(龚晓斌 左前)

测绘技师龚晓斌在2008年9月被确诊为直肠癌。他一边与病魔抗争,一边将目光投向传统的施工技术“孤线测绘法”,病房里的信筏上留下了他密密麻麻的计算。以往火箭军部队测绘工作都沿袭此法,计算量大,步骤多,费时费力。

手术后仅1个月,他便执意回到大山工区,把革新构想进行实地验证。在传统工法基础上总结发明出一种准确度更高、使用更便捷的圆坐标测量放线新方法,将工时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40分钟,并简化了作业难度,军事经济效益不可估量。

“那会身体不行了,但大脑还是健康的,我就想着能不能多为部队做一些事情。”龚晓斌说。

术后,龚晓斌仍有5年观察期。按照国家政策,这5年内他可以评残,享受国家的终生保障待遇。但望着刚刚施工一半的工程,龚晓斌舍不得脱下军装。

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即使有一天倒下了,也要像一位真正的战士,倒在自己的阵地上。”

如今他精通23项施工技能,革新了12项技术成果,已申请国家技术专利。

远离都市不远离现代文明

“虽然部队在一个工区呆上长则几年、短则几个月后就要转场搬迁,但我们没有临时观念、不搞对付凑合。”该工程部队副政委孙乐说。

现如今,每个工区都建有网络室、图书室、洗衣烘干房。战士宿舍配有电脑、空调、饮水机,官兵吃上了营养自助餐、玩上了现代娱乐设施,深居大山也能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成果。

部队各级着眼官兵全面发展,大兴学习、研究、训练之风。培训了200名心理服务骨干,“知识工兵”“科技工兵”人才方阵不断壮大,先后有3100多名官兵学历升级,5400余名官兵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。

部队还定期组织文艺小分队下基层送欢乐、医疗小分队到一线送健康,协调发放施工补助、困难家庭经济救助,每年举办大龄青年联谊会、集体婚礼,确保官兵“吃苦不吃亏、受累不受气、流汗不流泪”。

(照片由李明日、张佳璐、胡龙江提供)

轻触这里,加载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