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队文职人员岗前培训步入规范化轨道

来源:解放军报作者:贾世江 等责任编辑:刘航
2016-08-27 02:23

不握钢枪也能打仗

岗前培训结束前两天,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。受训的新聘文职人员欢欣鼓舞,大家兴高采烈地谈到一个话题:科技创新与强军兴军。

“不握钢枪也能打仗,科研岗位就是我们的战场!”一些理工科毕业、分配到科研岗位的新聘文职人员表示。军事发展史表明,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催生新的作战领域。解放军理工大学新聘文职人员、博士姚淼介绍,伴随网络、太空、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等科技的蓬勃发展,新一轮世界军事革命的浪潮惊涛拍岸,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已经把网络空间作为继陆、海、空、天之后的第五维作战空间。

“靠科技力量决胜新的作战领域,科研岗位上的文职人员责无旁贷。”认识上这一可喜成果,源于岗前培训的有意引导。军委训练管理部与承训方共同探讨,进一步明确“培养打仗的文职人员,为打仗培养文职人员”目标要求。军事共同基础设置了共同条令培训、体能基础训练、战术基础训练、心理防护训练4个专题。新聘文职人员“用军人的眼光看世界,用世界的眼光看军营”,科技创新的紧迫感陡然而生:不握钢枪也能打仗,靠的是科技力量。

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,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。摆在我们面前的创新道路有两条:一是追赶,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,努力缩小关键领域差距,形成比较优势。“这就叫消化吸收再创新。”作为社会流动人才,被第二军医大学聘为讲师的女博士郑国银若有所思地说。一条是原创,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。“核心技术就是‘定海神针’,就是‘不二法器’,是用钱买不来的!”毕业于生物医学专业的新聘文职人员、博士李奎说。

培训过程中,教员与学员还就“南海仲裁案”、美韩部署“萨德”导弹等热点军情展开观点交锋,形成一批创新思维成果。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评估认为,这些成果“很有价值”。

不留退路也是血性

一位名叫姜飞娥的新聘文职人员,培训中与正在演训的军人丈夫失去联系。身边几位姐妹替她着急,姜飞娥却笑了:“对军人家庭来说这很正常,选择了军营就得做好这种思想准备啊!”

223名新聘文职人员选择“入职”军营,各有各的理由:有的看中了人际环境单纯,有的看重部队能干事。问题在于,军队怎样才能不辜负新聘文职人员的期待?

我的梦、强军梦、中国梦本来就是密切关联、环环相扣的:有梦想,有机会,有奋斗,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。职业基本素养训练板块中突出了野外综合训练、职业制度规定、军事保密规定、沟通协调训练4个专题。新聘文职人员从中领会到:职业作为谋生手段的色彩更浓,事业融入的精神追求更多;用工匠精神对待职业,职业就是在向事业升华。

岗前培训还结合军队改革实际,适当加入挫折教育,引导新聘文职人员正确对待暂时的“不如意”和创业创新过程中的“一时失败”。新聘文职人员、博士王庭芳说:“感谢这样的课,它让我信心更足,心也更沉静了。”

岗前培训各个环节,都在有意识地引导大家认识到,尽管“入职”不是“入伍”,但要保持“入伍”的精气神。新聘文职人员陈佳云说:“当队列编组和报数,把我的名字变成了第×排第×列的时候,我感到了融入集体的神圣和庄严。”有过国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顾菁,亲身感受过某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。她信心满怀地说:“我想成为军校外语教师,帮助更多中国军人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咱们自己的声音,对偏见说‘不’!”

采访中,令人久久感动的是许多新聘文职人员自断后路、不留退路:有人放弃了高薪岗位,有人放弃了已经考取的国家公务员资格,还有人忍受夫妻两地分居之苦。感动之余,我们也在思考:保持和发扬这种血性,岗前培训之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,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轻触这里,加载下一页